新闻动态
1962年毛主席问溥仪:传国玉玺在哪里?溥仪的回答却让众人吃惊!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8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54

传国玉玺在封建社会里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,大家对它感兴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,所以毛主席见到溥仪时问起这事儿,也是情理之中的。

可是溥仪的反应出乎意料地激烈,一个简简单单的回答,他却反复思量,让宴会的气氛顿时变得尴尬而安静。

传国玉玺到底跑哪儿去了?后来溥仪他又是咋说的呢?

1962年过大年那会儿,对以前的末代皇上、后来成了新中国老百姓的溥仪来说,真是个不寻常的日子。他接到了中南海那边的请帖,要他去菊香书屋,跟毛主席一块儿欢度春节。

在中国,能有机会和毛主席一起过节的人,真的是屈指可数。这让溥仪心里既紧张又激动,行为举止都变得特别小心谨慎。

见完主席后,他挨着主席的座位坐下,手都不知道咋摆了。

这时候,和他们坐在一桌吃饭的还有像章士钊这样的中国革命的大人物,每一位都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瞧见他们,溥仪心里越发觉得,自己出现在这聚会上有些不合适。可能毛主席瞧出了他情绪不高,就赶忙说了几句,让原本有点冷清的气氛暖和了起来。

他开玩笑说,这儿的每一个人,以前都是溥仪的“老百姓”,按老辈儿的规矩,见了溥仪都得低头弯腰行礼,哪能跟皇上坐在一块儿吃饭啊。

这玩笑话一出,饭桌上的大家都乐呵了起来,溥仪也没那么拘谨了,看起来轻松了不少。

但是,他尽量不说话,只是听着大家聊天,不太想插嘴。这样的场面,以前他想都不敢想。

毛主席非要拽着他参与讨论,亲自问起他近来的工作和日常,还贴心地询问他有没有碰上啥难题,需要政府伸手帮一把。

从抚顺战犯管理所离开后,他被分配到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上班。这儿的工作挺清静的,主要就是专心侍弄那些花花草草,不用老跟人来人往打交道。

那时候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,老怕自己没法跟大家一起好好交往。所以政府挺体贴他的心情,给他找了个自在的环境。

他心里满是感激,同时也更加后悔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。每天清晨,看到太阳慢慢升起,他就更加自责,心里埋怨自己的情绪也越来越重。

不论是之前在植物研究所干活,还是后来在文史研究馆上班,对他来说都是种自救的办法。这些工作既能给他带来收入,又能让他分心不去想别的事儿。

在毛主席跟前,他实话实说,不藏着掖着,诚恳地讲起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路故事,还真心实意地说了自己对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感谢。

他一直心里明白,要不是新中国领导人的大度,自己哪能过上现在这种自在又有面子的日子。

聊了几句闲话后,主席好像突然灵光一闪,换了个话题,问溥仪:“那个清朝的皇帝玉印,你知不知道它现在哪儿?老百姓说法很多,可谁也没见过它到底藏在哪儿。”

当毛主席这么一问,溥仪就像被触动了开关,心里头又开始不由自主地忐忑起来。

其实主席就是随便问问,他真的是很想知道传国玉玺到底去哪儿了。溥仪以前拥有过传国玉玺,应该比他们这些普通人更清楚它的下落吧。

这么一想,他就问出了这个问题。可这话传到溥仪耳朵里,却变成了毛主席在怀疑他。

说真的,他好久没见到那个传国的玉印了。打从紫禁城出来后,那玉印就不知去向了,他也没法探听它的消息。

现在这时候,他担心毛主席和大家会错怪他,以为他偷偷藏着传国玉玺不肯交出来,还怀疑他心里打着推翻政府的鬼主意。

他很想解释一下,可心里的话一大堆,乱糟糟的不知从何说起,结果急得自己满脸通红。

主席可真是聪明人,一看溥仪那反应,立马就猜到他心里的小九九了。于是连忙又说,他听说玉玺是被蒋介石偷走的,但真假就不得而知了。

溥仪心里稍微踏实了点,又想起了一些过去的事情。在还没离开紫禁城那会儿,他记得最后跟他不对付的人,估摸着就是冯玉祥了。

那时候,冯玉祥给了他一个小时的时间,催他赶紧打包所有物件,带上他的妃子们走人。要是超时了,冯玉祥可就不保证会不会采取行动了。

溥仪被对方逼得心里发慌,急得团团转。人一紧张起来,就容易出错。结果,他一不留神,就把那个非常重要的传国玉玺留在了紫禁城里。

所以他心想,冯玉祥肯定会带着人到处搜罗紫禁城里的好东西,连那个玉玺也不会放过。而那玉玺,最后肯定会落到蒋介石手里。

但其实,冯玉祥根本就没有瞧见过那块传说中的传国玉玺。他给蒋介石带回了不少好东西,可偏偏就没有溥仪一直想着的那个宝贝。

换句话说,清朝最后一位皇上,把代表清朝皇权的玉玺给搞不见了。

那时候,溥仪心里头绝望透了,感觉自己就该去阴曹地府报到。他压根儿没想过,等过了百八十年,咋跟爱新觉罗家的列祖列宗们说这事儿。

身为家族的后代,作为接班人,他不仅把清王朝的规矩全给搅乱了,还弄丢了代表代代相传的最重要的宝贝。

那时候,他已经变成了伪满洲国由日本人操控的皇帝,他能依靠的,就只有日本人的支持了。

但是,在日本人看来,他不过是个被利用的人罢了。被利用的人哪有资格提要求呢,他们也不会为了一个这样的人花费任何资源。

所以就算溥仪很想找回传国玉玺,也没办法做到。这就让人好奇了,既然没人承认自己拿过传国玉玺,那它究竟跑哪儿去了呢?

那时候的溥仪心里挺不是滋味的,他也特别想知道答案。没办法,他只好硬着头皮跟毛主席解释了一通,觉得尴尬极了,真想找个地方躲起来。

溥仪这一下子情绪激动起来,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知该如何缓和气氛,一时间,大家都沉默不语了。

幸亏毛主席及时发了话,把快要冻僵的气氛给暖了回来。

古代皇帝用的那个传国玉玺,丢了也没啥大不了的。那种代表老一套思想的东西,说到底不过就是块好看点的石头嘛,咱们都不用太在意它。

确实,在毛主席眼里,玉玺可以是件老物件,也能算作古董,但它的政治价值早在清朝灭亡时就没了,因此,并不是非得找到它不可。

而且,要是连溥仪都不清楚它的去向,这事儿恐怕就真的成了个无解之谜了。

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规矩,旧社会的那一套,在新中国可没法行得通。他们现在身处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,早就不用再去怀念以前的日子了。

领导总能找准时机,用最合适的方法,让周围的人都安定下来,变得开心起来。

这种特别厉害的能力,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。它正是主席那吸引人的人格魅力的展现,也是主席领导才能里很关键的一块儿。

由于传国玉玺的话题让气氛一时紧张,但没多久,大家又热络起来,宴会上再次洋溢起了轻松愉快的交谈。

那个春节,那次普通的吃饭聚会,让溥仪一辈子都记在心里。

他说,在没见面的时候,他觉得毛主席是个让人感觉有点疏远的大领导,还觉得自己在毛主席面前肯定没法自在。

但其实,主席特别平易近人,让他觉得就像是碰到了多年没见的老伙计一样亲切。

另外,直到1962年,他都感觉自己跟新中国之间有种明显的距离感,没法忽视。

他是个活在老时代的人,代表着近代中国被欺负的历史,老百姓常说他是个为了私利出卖国家的叛徒皇帝,就像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却不敢吭声的胆小鬼……

他有很多头衔,但每一个都让他觉得不好意思。

可主席却用他的态度向他表明,你已是个堂堂正正的新中国人了,是个能够自己养活自己的正常人,是个完全配得上过好日子的普通人。

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里待着那会儿,他不止一回琢磨过,人犯了错总得自己承担后果。他失去了原本的自己,顶着战犯的坏名声过一辈子,这都是他在给自己还债呢。

他以前从没敢奢望过,能在阳光下堂堂正正地生活,找到一份合心意的工作,还能碰到一个贴心人共度一生。

在溥仪后来的每一天生活中,他心里都充满了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感激。

和他一同从战犯管理所走出来的,还有杜聿明、王耀武、宋希濂、周振强等人,他们以前都是国民党里的大官,曾败在我党手下,但现在都得到了重新开始的机会。

在那个大会议厅的集会上,当他们得知自己被新中国宽恕的时候,心里五味杂陈。有愧疚、有难堪、有侥幸、也有高兴,那一刻,好多心情都混在一起。

过去的往事已成历史,他们现在乐意接受改变,新中国带给他们的,全是幸福美满的日子。

关于这事儿,你有什么想法吗?快来评论区分享一下吧!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